每方飙升1200元,在途货柜遇上“涨价潮”?东南亚卖家急了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东南亚运费涨价了吗?
尾程配送运价上涨令卖家成本承重
“最近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海运都涨过一波价了”
“印尼空运也收到涨价消息”
……
进入2025下半年,东南亚卖家又将迎来一波运费涨价潮。

货代涨价惊呆卖家
近期,有印尼卖家接到合作货代通知,称其海运价格将上涨1200元 / 立方米,如此惊人的涨幅,让本就承压的卖家直呼 “顶不住”。而这背后,正是货运价格与市场、政策等多重因素的深度绑定。
结合近期市场供需动态与政策环境,不难猜测此次“涨价潮”背后的几大影响因素:

①下半年大促节点集中,备货需求激增。
除每月的payday之外,11·11、12·12、圣诞节等东南亚促销节点集中于下半年,卖家集中备货导致清关需求短时间内暴增;而具备合规质的清关代理和运力资源,难以快速匹配激增的需求,供需缺口直接推高了清关环节的溢价。
②港口拥堵。
尤其印尼当下正处红灯期,部分品类的商检流程收紧、查验比例提升,导致货物在港口滞留时间延长,船舶靠港、集装箱周转效率大幅降低。正如卖家反馈的“运输三天,清关入仓1个月”,货柜堆存成本、船舶滞期费等隐性成本增加,最终不得不通过运价传导给卖家。

③合规成本上升。
随着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对跨境贸易的监管趋严,从进口资质审核到商品标签合规、原产地证明等要求愈发细致,货代需花费人力跟进处理,还需承担潜在风险,这部分成本最终也会体现在报价中,成为运价上涨的隐形推手。
涨价已成趋势,但让卖家难以忍受的,除了运价本身,更在于涨价规则的不合理。有菲律宾卖家透露,其合作货代称因目的港清关价格上涨,那些在通知涨价前已接单、正运往海外仓库途中的货物,也被要求按新价格结算;印尼卖家同样遭遇类似情况,其被告知目前仍在仓库、尚未装柜的货物,也需执行新价格。
这让本就精打细算控制成本的卖家措手不及,经营压力倍增。
不可否认,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价格以应对成本波动无可厚非,但卖家还需要警惕的是,那些脱离规范的肆意调价。
月前,中国交通运输部披露的一份处罚名单便印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据悉,交通运输部在大连、天津、厦门口岸组织开展检查时,共发现2家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以及10家国际货物代理公司,存在未履行运价备案手续或实际执行运价与备案价格不一致等违规行为,并对上述企业实施处罚、约谈。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官网
在跨境圈,货代行业的价格乱象早非新鲜事,种种套路更让卖家时刻背负着风险:有的货代为追求利润恶意冲关瞒报,一旦被查,货物被扣甚至销毁的损失只能由卖家承担;有的货代卷款跑路暴雷,让卖家预付的运费打了水漂,货物“漂”在海上无人跟进;更有甚者,一些 “十八手” 货代冒充 “一手庄”,层层加价不说,还可能因对流程不熟悉导致货物延误,给卖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面对这些乱象,卖家更要警惕选择合作对象:
①优先选择有良好行业口碑、合作案例丰富的企业;
②签订合同时明确运价调整机制、货物运输时效、风险承担范围等关键条款;
③要建立多渠道沟通机制,与货代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货物运输状态;
④出现问题敢于维权,保留好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证据,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借助法律手段挽回损失。
总而言之,卖家必须具备防范意识,将风险防控融入合作全流程,逐步提升抵御市场乱象的自护力,让跨境生意在更健康的生态中稳步前行。

货代属于头程物流范围中的关键一环,其行情波动折射出的是跨境物流上游链路的市场境况。而物流链条的关联性导致头程物流成本上涨的影响,正逐步蔓延至尾程环节。

图源:tuoitre.vn
作为跨境物流链条的“最后一公里”,尾程环节正受多重因素影响,成为卖家新的成本负担。
这一点在东南亚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随着该地区电商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尾程配送的需求持续攀升。墨腾创投在《东南亚电商报告3.0》中统计的数据显示,该区域2024年日均包裹量已达4360万件,年度增幅高达25%,远超同期电商GMV 12%的增速。
需求激增固然催生了繁荣市场,却也直接加剧了尾程配送的运力紧张,为成本上涨埋下了伏笔。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 Shopee、Lazada 等头部平台在东南亚持续加大物流基建投入,使得整个地区的电商GMV 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平台手中,物流话语权也因此牢牢掌握在电商平台手里,卖家在尾程物流成本的谈判中更显被动。(回顾戳此:物流商降价,平台运费却涨不停?)

图源:墨腾创投
以Shopee为例,2024年8月1日(当地时间)起,Shopee马来西亚站点、新加坡、泰国站点FSS(免运活动)和CCB(返现活动)将并入平台基础服务。
过去,免运、返现作为独立活动,卖家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商品利润空间自主选择是否参与,灵活控制促销成本;而并入基础服务后,这些优惠措施成为必选项,卖家若不能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很可能因价格失去竞争力而影响销量。
此外,退货成本也是卖家在尾程端必须纳入成本考量的一环。自2025年8月1日(当地时间)起,Shopee越南站点三方仓履约订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退货运费将由平台承担调整为卖家承担:
👉 RTS正向物流运费:将商品从发货地送至买家过程中,因买家发起在途退货退款、买家现场验货和订单配送失败,导致订单未被买家成功签收,而直接退回发货地的物流费用;
👉 RSF逆向物流运费:将退货/退款商品从买家寄回发货地所产生的物流费用;
这一政策调整对于越南卖家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挑战。原本由平台承担的退货成本转嫁到卖家肩上,尤其是退货率较高的品类,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熟悉越南市场的卖家还有一个更深的隐忧:当地市场退货率常年居高不下,消费者又普遍偏好现场验货,这让部分卖家得以利用规则漏洞随意拒收商品、故意发起欺诈性退货。在这种情况下,卖家不仅要为商品来回运输买单,面对这类恶意行为时,还往往因举证困难、追责渠道有限而被动承受损失。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东南亚卖家正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从物流各环节成本上涨到平台政策调整带来的额外压力,如何在成本与风险中找到平衡,是需要共同学习拆解的难题。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