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封杀电商低价进口,1泰铢起征点“掀翻”小卖家饭碗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泰国废除1500泰铢以下进口商品免税红利;
新税政矛头直指“中国低价进口”;
旧玩法失效,卖家利润承压
泰国还是对小额关税豁免动手了。
近日泰国海关宣布,从2026年1月1日开始,将对通过网络平台订购的进口商品统一征收关税,即便是进口价仅 1 泰铢的最低限度商品,也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
此次政策影响范围直指 Shopee、Lazada、TikTok Shop 等核心电商平台,关税叠加增值税卖家承担的税费或将高达17%!

图源:Facebook

免税红利在泰国“剧终”
泰国对价格低于 1500 泰铢进口商品给予的关税豁免走向终结,也意味着电商免税红利窗口即将关闭。
外媒报道,海关总署计划于 11 月 7 日(今日)与 Shopee、Lazada 当面沟通,并强制要求平台申报产品数量、价值、应缴税费等详细数据,配合产品合规检查,全面下架电子烟等禁止进口品类,该部门还警告不配合的平台可能会面临货物清关延误。
泰国海关总署署长 Phantong 称,这是政府基于“Quick Big Win”(快速致胜)框架下提出的。“Quick Big Win”目标在于通过短期见效的措施提振泰国经济,而此次关税政策调整,预计将为泰国带来约 30 亿泰铢的额外税收,无疑是这一框架下的重要创收举措。

图源:ToutelaThailande
对于取消进口关税豁免,泰国本土企业是乐见其成的。泰国电商专家甚至建议应该效仿印度尼西亚的模式,禁止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价格低于 100 美元的进口产品,以保护本地生产商并提高进口产品标准。

图源:insideretail
随后,专家们提出的诸多限制性建议更是直戳跨境卖家的命门!他们呼吁海关部门直接打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数字系统,消费者在结账环节一次性支付完税后交货(DDP)相关费用,避免产生额外结算。
不光如此,专家们还想 “一刀切” 规范市场:认为电商平台应该干预卖家定价,并禁止销售自有品牌产品,甚至提出“掐断”社交电商运营商独立的支付系统。
目前这些提议尚未得到泰国当局的明确回应与采纳,但已然知悉的是,这次泰国海关对免税政策的态度十分强硬:现有的低价进口免税政策将于 2025 年 12 月 31 日到期,且绝不延长,彻底断绝了政策松动的可能!

而让泰国当局如此坚决的现实因素,主要来自于整顿行业乱象的现实紧迫性。
在公告中,海关总署署长 Phantong 控诉大量直接从海外购买的免税商品涌入泰国国内市场,不仅没有为国家创造价值,还对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国内贸易商造成了不公平竞争。并且,由于缺乏对这些产品标准的检验,大量廉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国内生产商的利益。
近期频繁披露的相关新闻佐证了这一点。
本月初,泰国海关在一批来自中国的走私集装箱中,成功查获 18175 件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涵盖假冒奢侈时尚单品、盗版鞋履、水杯及移动电源等品类,涉案总价值高达 1.59 亿泰铢。而就在此次查获行动之前,该部集中销毁了此前在泰国各地海关口岸拦截的侵权商品,总价值约 6000 万泰铢。

图源:泰国海关
监管手段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近日,泰国工业部通过 AI 检测系统对电商平台开展 24 小时监控,精准锁定非法产品的流通线索后,由副部长率队突袭北榄府某运输公司仓库,当场查扣 4068 件未取得 TIS 认证的非法电器,涉案价值超 630 万泰铢。
随着泰国电商市场强劲增长,违规商品泛滥的情况其实积弊已久,但此次突然集中发力整治,有不少卖家推测,其核心矛头恐怕指向持续进入当地市场的中国进口商品。
结合泰国对市场变化的持续政策回应,这样的推测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在中国商品为避开美国高关税、纷纷转向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市场的背景下,泰国新任工业部长一上任便明确表态,将 “应对大量中国进口商品持续涌入” 列为部门首要任务之一。
事实上,为管控这一趋势,泰国于去年 7 月就先一步对豁免政策“砍半”,开始对价值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商品征收增值税,无论价值多少,均需缴纳 7%的增值税 。而这一调整直接为泰国增创 20 亿泰铢的收入。

图源:路透社
但即便如此,违规进口的规模仍超出预期。据外媒报道,去年通过快速清关进入泰国的包裹数量超 1.5 亿个,总价值突破 12.88 亿美元,惊人的数额也为今日的关税政策调整埋下伏笔。

低门槛生意被掀桌
新政执行前的窗口期,或许让部分卖家心存观望侥幸,但一旦电商免税时代终结,泰国电商市场可以说将从结算流程、运营模式到竞争规则经历一场大洗牌,卖家过去的那套赚钱逻辑,也将走到终点:
低价、直邮卖家躺枪
关税直接抬高进口成本,叠加增值税、认证费等合规支出,再加上透明化结算压缩了隐性成本操作空间,原本薄利的低价商品可能陷入 “卖即亏” 的困境。同时,为了应对税改,卖家可能还需要增加本地库存、优化运输路线等,这对长期依赖直邮模式的卖家而言,无疑是额外的资金与运营负担。
备货多了亏、少了断
成本陡增后,卖家不得不减少低价商品的库存备货,但极易陷入 “少备货怕断货、多备货压成本” 的两难。更棘手的是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叠加高周转运营,会进一步占用现金流,影响正常运营周转。
客户遭本土卖家截胡
一旦关税被纳入售价,低价商品的免税优势就不复存在。商品总价应声而涨,消费者为规避这笔额外进口税,会偏向选择本土商品或本地卖家的产品,客户被大量分流。

图源:Reddit
如今内有持续上涨的平台佣金,外有层层叠加的认证、税费等合规成本,隐性支出不断攀升。监管层层加码,合规要求越来越细,“低门槛赚快钱” 的理想阶段早已一去不返,卖家要在重重挑战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格外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