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期提前?印尼“龟速” 清关或是订单下滑元凶
编辑|果然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4
印尼最近码头在严查,所以物流时效都会比较缓慢
单量持续下滑
“码头全停了,每天只放几个柜子,物流慢到想弃单!”
“年年都查,今年居然还多延迟一个月,双11的订单还卡在路上!”
“流量从上周开始猛跌,还以为店铺被限流,结果群里一片哀嚎,原来大家都一样!”

旺季变 “淡季”?清关慢,流量跌

更扎心的是,物流时效的断崖式崩塌让本就惨淡的单量雪上加霜。
据一名卖家透露,当前印尼全国主要口岸进入 “红灯严查期”,码头联合执法力度以及清关流程大幅加码,跨境卖家需提前做好时效预案,一些核心港口普遍要 7-14 天,甚至延误一个月。

有家居卖家算过一笔账:货柜滞留一天,仅仓储费 + 滞箱费就高达 200 美元,叠加订单退款率从 10% 飙升至 40% 的损失,“卖一单亏一单,不如暂时停售”。

卖家们的困境,根源在于印尼海关的 “最严监管”,而这一切的核心 又是什么呢?

图源:megastar
其一,印尼财政长期依赖于进口关税,而疫情后财政缺口扩大,政府亟需填补这一财税窟窿。
2025 年 6 月印尼海关完成 INSW 电子报关系统升级,新增 AI 智能比对模块,自动核验申报货值与国际市场价差异,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低报货值查获率较此前暴涨 40%,头部货代反馈已有头部卖家因低报货值 231 万元被海关强制追缴;
针对非核心品类电子产品,印尼贸易部通过 2025 年第 9 号补充法规将关税从 10% 上调至 15%(核心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仍维持低税率);二手服装因扰乱本土纺织市场,被纳入进口限制清单,低附加值塑料制品则依据《印尼环境部 2025 年塑料污染治理法案》禁止进口;
印尼正式取消小额包裹免税门槛,所有进口商品无论货值高低均需全额缴纳关税及增值税,“以前走低价冲量的路彻底堵死了”。
其二,印尼新上任海关署长,直接让清关难度翻倍,多项新政从技术、流程、执法层面全面收紧:
投入 1.2 亿美元升级海关信息系统,打通与贸易部、税务局的数据实时共享通道,实现申报信息 “跨部门联审”。哪怕标签印尼语翻译瑕疵、原产地证明盖章位置偏移,都可能触发全额查验,“以前能通融的小问题,现在直接卡关”;
高风险货物100%查验所有被系统标记为红牌的进口集装箱,在各大港口将逐一开箱查验,查验强度大幅升级。
联合移民局、国家警察部队成立跨境贸易专项工作组,形成 “申报核查 - 现场查验 - 违规追责” 全链条执法闭环。
据印尼海关总署中期监管报告披露,2025 年上半年共查处违规案件 1.2 万起,罚款总额超 5 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领域占比达 62%,主要涉及货值低报、认证缺失等问题。
补充:三色灯分级监管:通道不同,清关天差地别。
印尼海关实行 “红、黄、绿” 三色通道风险监管,按货物风险、进口商资质、来源国划分通关标准,时效与成本差异显著,且每年 12 月 - 次年 3 月为 “红灯期”,严查加码风险翻倍:
绿灯(2-3 天):仅适用于低风险普货 + A 级进口商,需无违规记录 + 单证全合规,通过率已从 65% 降至 40%,中小卖家难达标;
黄灯(5-7 天):需补充 Halal 认证、环保报告等,文件修正一次多等 3-5 天,仓储费叠加上涨;
红灯(7-14 天):针对高风险品类、重点监管国家及新进口商,常规查验率超 60%,红灯期达 90%,退关率 15%,额外费用 500-2000 美元,货物可能被拍卖。
很多卖家将流量下滑归咎于同行内卷、平台分流,这两大因素确实带来不小冲击,但容易被忽视的是,清关延误作为 “隐形叠加变量”,正与这些问题交织发酵,形成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履约差→权重降:清关时效从 20 天延长至 28 天以上,平台判定店铺履约能力不足,自然流量直接缩水 ,“明明优化了标题主图,曝光量还是上不去”;
投诉多→评分跌:“发货延迟”“商品被扣” 成了买家投诉高频词,店铺评分一路下滑,搜索排名越靠越后,陷入 “没流量→没订单→更没流量” 的死局;
成本涨→没利润:合规成本 + 物流费用上涨,卖家要么降价内卷,要么坚守定价滞销,“以前赚 10 块,现在赚 3 块,还得担扣货风险”;
信心崩→不敢投:不确定性让卖家不敢加大推广预算,错过旺季窗口期,而合规能力强的卖家趁机抢占份额,“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叠加印尼本土消费习惯,宰牲节前后订单本就下跌 20%-30%,清关政策成了压垮流量的 “最后一根稻草”,让今年的旺季变成 “静默期”。
面对清关严查 + 流量下滑的夹击,找对方法才能稳住阵地:(以下来源自AI,仅供卖家参考)
合规前置:把风险挡在清关前提前核对手 HS 编码,委托本地合规顾问预审核单证,重点检查印尼语标签、原产地证明;
敏感品类(3C、美妆)优先办 AEO 认证,享受海关优先查验权,清关时效缩短;
接入区块链单证系统,商业发票、装箱单不可篡改,减少核查争议。
物流重构:选对服务商 = 少走弯路。优质物流能降低 60% 的清关风险,建议按品类和阶段选择:

“以前随便找个货代就行,现在得选有本地资源的,能帮着对接海关,省了不少事”,一位做 3C 的卖家分享道。
运营适配:跟着政策和节奏走;
避峰上新:避开斋月、季度末严查期,把推广预算投向清关稳定期;
管理预期:店铺首页、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 “清关时效 7-10 天”,客服主动告知物流风险,降低退款率;
前置备货:把高频动销商品放进本地仓 / 保税仓,实现 “本地发货”,既提升平台权重,又让买家愿意等;
精准定位:避开低价内卷,聚焦细分需求,比如别人卖普通收纳箱,你就做 “小户型可折叠款”,突出场景化卖点,“流量虽少但转化高,利润也稳”。
现在的印尼市场,不是没机会了,而是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