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Y123跨境早报】越南严打走私创收数万亿;菲律宾银行将限制提款额度;马来西亚假冒保健品引担忧

9月19日 星期五
《DNY123》>>>跨境早报60秒 知晓东南亚跨境电商大小事
1、越南严打走私创收数万亿
据外媒消息,2025年前8个月,越南税务部门共检查和审核了32,812家企业,拟缴纳税款35.317万亿越南盾。其中,通过检查和查验增加税收10.411万亿越南盾,减少扣缴1.501万亿越南盾,减少损失23.406万亿越南盾。向国家预算缴纳的税收总额为5.399万亿越南盾。在海关领域,在三个高峰月份,海关部门共发现并查获5459起案件,涉案侵权商品价值估计达4.855万亿越南盾;预算收入总额超过1840亿越南盾。除了取得的成果外,越南政府还指出,走私和贸易欺诈的情况仍然可能十分复杂,尤其是在药品、化妆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相关主体利用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掩盖违规行为。在此形势下,财政部明确表示,在今年最后几个月决心继续以“无禁区、无例外”的原则,加强检查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建议完善机制和政策,堵塞管理漏洞。
2、菲律宾银行将限制提款额度
在治水工程贪腐案引发全国关注之际,菲律宾中央银行(BSP)宣布收紧大额现金交易规则,将每日现金提款及类似现金支付金额上限设为50万比索,超出部分必须符合强化尽职调查(EDD)程序方可放行。通告要求超过50万比索(或等值外币)的现金支付必须通过可追溯的渠道进行,例如支票支付、银行转账、直接入账至存款账户或使用金融机构的数字支付平台。通告写道:“超过50万比索的大额支付(如提款)应仅通过支票支付、资金转账、直接入账和/或BSFI数字支付平台等可追溯方式完成、促成或办理。”如客户仍需以现金方式提取超过门槛金额,银行必须要求客户进行强化尽职调查,提交额外身份证明、收入来源或合法业务用途证明。央行强调各银行与金融机构必须严密监控账户活动;针对可疑交易提交可疑交易报告STR(STR);必要时重新评估客户业务关系。若客户未遵守EDD要求或出现风险警示,银行须采取进一步措施。新规将在《政府公报》或全国性报纸正式公布15天后生效。
3、马来西亚假冒保健品引担忧
据悉,马来西亚穆斯林消费者协会近期对网上出现带有假清真证书的假冒保健产品表示深切关注。马来西亚伊斯兰组织(PPIM)首席活动家纳齐姆·约翰敦促当局调查并立即对涉案公司采取行动。纳兹姆强调,这一问题威胁着在电商平台上运营的符合伊斯兰教法的本地企业。PPIM 已与 Holista Colltech Limited(“Holista”)就该公司最近在马来西亚提交的一份警方报告进行了紧急讨论。该报告涉及在商务平台 Lazada 和 Shopee 上销售的假冒 PRISTIN® Omega-3 鱼油产品。纳齐姆表示:“我们对此类假冒产品的出现深感担忧。随着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们担心可能还存在其他假冒案件,而当局尚未发现。”PPIM 呼吁负责监管网络活动的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和宗教事务部下属的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JAKIM)调查用于销售这些假冒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并查明涉案公司或个人。纳兹姆补充说,包括连锁药店和马来西亚膳食补充剂协会在内的行业参与者也应该举行紧急讨论,以解决消费者,特别是穆斯林日益增长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