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该产品走私100%开箱查验?一纸禁售令拔除百亿灰产链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东南亚能卖电子烟吗?
“执法+立案”双轨整治东南亚电子烟黑市
深夜的新加坡榜鹅广场,几名青年男子眼神涣散,行为怪异 —— 这一幕堪比美国费城街头的 “丧尸” 景象,正撕开电子烟泛滥的惊心一角。

图源:mothership.sg
青少年成瘾、走私品泛滥、财税流失……当电子烟危害的警报响起,一场席卷东南亚的严查风暴已骤然升级,一系列铁腕举措正将中国进口电子烟作为围剿的核心目标。

中国进口又遭重锤?
外媒报道,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景象,是因为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将医疗用的麻醉剂或镇静剂混入电子烟油中贩卖。吸食者在使用后,会出现精神涣散、意识混乱的症状,甚至伴有不自主的痉挛,行为状态酷似 “丧尸”,这也是此类电子烟被广泛称作“丧尸烟弹 Kpod”的原因。
毒品正披着电子烟的外衣在市场流通,这让东南亚各国监管部门更加下定决心要从源头遏制电子烟的非法流通。
近期,泰国政府宣布启动 “立即行动、短期行动、长期行动” 三步计划,全面打击非法香烟及电子烟流通,以应对税收流失、公共健康风险及跨国犯罪关联等问题。
👉 边境地区重点打击走私活动,关闭陆路和海路走私通道;
👉 加强管控运输、销售环节,严查非法销售并屏蔽线上销售渠道;
👉 通过公众宣传引导减少对非法香烟的需求。
这一针对性举措的落地,很快在执法一线显现出成效:近期,曼谷警察局禁毒局抓获多名贩卖掺有“依托咪酯”(第二类麻醉品)电子烟弹的泰国籍人员。随后在追查源头时,当局锁定位于曼谷拉玛3区的一处隐藏于豪华公寓内的大型毒品电子烟制造基地,现场查获了超过10加仑的电子烟油、1500余支电子烟(Pod K),以及大量生产设备,初步估算总价值超过300万泰铢,一名中国籍经营者被逮捕。

图源:Thaiger
然而这起案件不过是冰山一角,随着多起牵涉中国籍人员的非法电子烟案件浮出水面,“中国进口”逐渐成为东南亚各国严打的重点对象。
7月23日,越南河内市警方宣布捣毁了当地最大的电子烟贩运团伙,共缴获12.7万件电子烟产品,总价值约400亿越南盾。经查,该团伙从中国进口电子烟,通过卡车运至河内后藏匿于秘密地点,再分发给下级经销商销售。其交易模式也颇为隐蔽,成员会在社交媒体上沟通买卖事宜,交易完成后立即删除相关痕迹。

图源:越南首都安全电视台
显然,为了躲避执法,非法电子烟的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各环节都不得不隐于暗处,可这般费尽心机,终究逃不过法网恢恢……
据菲媒报道,近日菲律宾海关局在马尼拉国际集装箱港口查封了一批价值4050万比索的中国电子烟产品和其他管制商品。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海关情报部门便收到线报称,该批申报为厨具的货物 “存在问题”,于是随即对相关货柜秘密下达扣押令。

图源:菲律宾海关局
这次行动由新任海关署长内波穆塞诺亲自坐镇,对涉事货柜进行100%的开箱查验,果不其然,最终查获81,000件各类电子烟产品,以及数袋精炼石蜡和其他申报不符物品。目前,这些货物因违反《海关现代化和关税法》(CMTA)等相关法规,已被悉数没收。与此同时,海关还将继续追查并放话要严惩幕后黑手。
综合来看,从提升查验力度到强化情报研判再到追责违法主体,东南亚多国的执法行动正在通过升级执法手段,将非法电子烟的灰色产业链条层层拆解、连根斩断,持续压缩非法电子烟的生存空间。
而在执法监管之外,东南亚各国还通过强化立法,为非法电子烟全链条整治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

电子烟在电商领域常被归入 “黑五类” 范畴,具有显著的擦边属性。由于此类产品合规门槛较高,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选择规避监管进行地下售卖。加之电子烟产品形态持续翻新(如换弹式、一次性等),且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等销售渠道日益多元,监管手段却跟不上业态变化,更变相刺激了市场需求。

图源:malaymail
同时,电子烟及相关制品的生产门槛相对较低,尤其是非法流通的 “三无产品” 或添加违禁成分的烟弹,成本与售价之间存在巨大差价,进一步吸引不法分子参与其中。
可以说,面对治理中的重重难点,东南亚各国监管部门面临严峻挑战。鉴于电子烟问题直接关乎国民健康与税款征收,各国已纷纷加大惩罚力度,强化法律的震慑效应。
例如越南,对电子烟采取的是“零容忍”态度,政策执行坚决果断:自今年起,越南正式禁止生产、交易、进口、窝藏、运输和使用电子烟和加热卷烟,在各个环节掐住违法行为的命门。
而在马来西亚方面,电子烟的“合法窗口期”或将关闭,一张 “史上最严” 禁令正在酝酿。外媒报道,继柔佛、吉兰丹等六州政府宣布停发或不再更新电子烟销售许可证后,马来西亚政府正计划在境内全面禁止电子烟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口和使用。

图源:Youtube
事实上,在这之前《2024 年公共卫生吸烟产品控制法》(第 852 号法案),主要针对线下零售环节,对线上渠道仅禁止广告与赞助行为。如今非法电子烟借助社交媒体、私人社群等隐蔽渠道向未成年人渗透,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新法案的推进势在必行。
而在以严法著称的新加坡,政府不仅通过强化边境管控,严查社交媒体销售渠道,近期还从法律层面升级对涉毒电子烟的打击力度。新加坡卫生部部长王乙康明确表示,计划将依托咪酯列为C级毒品,并纳入《滥用毒品法令》的管制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使用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者,将被视作毒品使用者,与吸食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人同等对待。
7月17日,一名41岁男子因涉嫌制造并贩卖“丧尸烟弹”被起诉,最高将面临2年监禁及1万新元罚款。作为新加坡电子烟首个刑事案例,这起案件不仅为后续的司法裁决提供了参照标尺,更如一声警示枪声,向相关从业者释放强烈的监管信号。
随着法律网越织越密、执法力度持续加码,违法成本将不断攀升。在东南亚各国电商立法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对相关产品的合规注册要求愈发明确,品类准入的强制性规范也日趋严格。于卖家而言,任何试图绕过监管、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行为,都将面临更严峻的法律后果!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