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单多收5毛钱!三大站点费用齐涨,小卖家又要抖一抖

编辑|果然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4
两大平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三大站点费用调整
Shopee回应争议

两大平台三大站点费用调整密集落地
印尼作为东南亚电商核心市场,率先迎来费用调整。
👉印尼:双平台同步调整
Shopee 印尼本土店于 7 月 20 日起实施新规:对所有卖家每笔完成订单收取 1250 印尼盾(约合人民币 0.56 元)的订单处理费,仅针对成功交付订单收取,取消订单无需缴费。
这一固定费用不与订单金额挂钩,影响低价高频商品卖家 —— 主营 5000 印尼盾(约 2.24 元人民币)杂货的卖家,每单成本占比有所上升,需要在定价策略上重新权衡。
Lazada 印尼本土店则从 8 月 1 日起同步启动 “双重调整”:一方面对每笔成功确认订单收取 1250 印尼盾(含税)的订单处理费,与 Shopee 标准持平;另一方面,对参与免费配送最高费用计划的非电子类卖家,按商品售价加收 1.5%-6% 的佣金,单件商品最高佣金达 20,000 印尼盾(含增值税)。

尽管平台同步免除了活动优惠券费用,但非电子类卖家仍需应对整体成本结构的变化。
以月销 400 单、均价 100,000 印尼盾的美妆卖家为例,调整后(8 月起):需支付订单处理费 500,000 印尼盾(约 224 元人民币),叠加按售价 3% 计算的佣金 12,000,000 印尼盾(约 5376 元人民币),每月新增总成本约为 12,500,000 印尼盾(约 5600 元人民币)。
👉马来西亚:平台支持费落地,分层豁免难掩成本压力
马来西亚市场的费用调整更具 “精细化” 特征。Shopee 马来西亚本土店自 7 月 16 日起,对每笔订单收取 0.50 令吉的 “平台支持费”,但设置了四层豁免机制缓冲冲击。
不同类型卖家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月销 500 单的大米卖家因属必需品品类可豁免费用,成本保持稳定;而同规模的服装类非豁免卖家则需根据新费用标准优化经营策略,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或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成本变化。
Lazada 马来西亚跨境店的全包式佣金费率虽整合了活动折扣券、免运等服务费用,但卖家需重新测算综合成本,尤其是依赖活动流量的卖家需评估服务整合后的实际投入产出比。
👉泰国:佣金结构优化,卖家需适配新计费模式
泰国跨境店的费用调整聚焦于佣金结构优化与服务整合。

Shopee 泰国跨境店自 8 月 1 日起对佣金体系进行调整,并将原需额外付费的 FSS(免运)和 CCB(返现)服务并入基础服务,形成新的费率体系:

以泰国跨境直邮商城卖家为例,若月销 200 单、每单均价 2000 泰铢,按 8 月 17.12% 的费率计算,佣金成本需根据新费率重新规划;9 月起叠加每单 1.07 泰铢的基础设施费后,需通过优化选品或提升客单价平衡成本。

然而,对于费用调整,马来西亚卖家率先坐不住了。
7 月 8 日,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逾 10 名马来西亚电商卖家在议员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政府和平台重视其诉求,要求设立专门监督机构规范平台运营,保障商家权益。
多名电商卖家因不满平台新政策和收费制度,梳理出 11 项诉求,包括质疑新增处理费可能重复收费、佣金调整需加强事前沟通等,并于 6 月 29 日发起网上请愿,已有超 1700 名电商卖家支持,相关交流群成员超 700 人。
面对卖家诉求与监管关注,Shopee 从政策豁免、沟通机制、长期投入三方面回应争议,同时监管部门也启动立法修订推动行业规范。
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长表示,现行《电子商务法》缺乏平台收费监管条款,正推进法案修订,计划要求平台收费前向部门报备。新法案预计年底提交国会,最迟明年首季提出,旨在加强消费者保护与行业透明度。
Shopee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回应称,所有符合内贸部必需品定义的基本民生用品,都豁免征收佣金和“平台支持费”,以协助卖家减轻成本压力,同时确保消费者仍能以合理价格购买所需商品。
Shopee平台同时强调十年间助力 200 万大马中小企业入驻,累计成交额超 1540 亿令吉,提供 250 万小时免费培训,并通过出口计划将 400 万件商品销往海外市场。
据《星州日报》报道,行动党雪州公共投诉局主任兼莲花苑州议员游佳豪已于7月8日向Shopee发出正式公函,要求安排与卖家对话,深入了解商家所面临的问题。
他呼吁政府介入监管电商平台行为,避免平台随意调整费用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同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大对本地中小企业的扶持,确保本地业者不被边缘化。
游佳豪表示,Shopee 已明确约 70% 的卖家可豁免此次新增收费 —— 每月订单量少于 100 单的卖家,将无需缴纳每笔交易 0.50 令吉的费用。
针对卖家对新收费机制的关切,电商平台 Shopee 已通过口头形式回应,并承诺将安排与卖家代表会面沟通。他提到,自 7 月 8 日正式向 Shopee 致函反馈相关问题后,平台于次日即给予回复,目前双方仍在协调具体会面时间。
游佳豪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指出,平台也在此前相关记者会召开后,对收费政策作出初步调整。
卖家陈健坤接受《星洲日报》电访时直言,"问题在于整体收费结构失衡,特别是平台政策一再向买家倾斜斗,卖家却没有足够话语权。"
他坦言,尽管对收费制度深感不满,但由于自身超过七成的营收来自Shopee,现实并不允许他轻言退出。"我的销售额超过70%来自Shopee,其余约30%才分布在TikTok和Lazada。如果退出Shopee,我的生意将难以为继。"
当下,费用调整既是平台盈利模式转型的必然,也是卖家经营能力的考验。在监管逐步完善、平台优化沟通、卖家适应调整的多方协同下,东南亚电商市场正从高速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未来需在平台可持续性、卖家生存空间与消费者权益间寻找更精准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