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硬刚耐克抢市场,三年要在东南亚开1000家店!
谁能料到?三年前在东南亚还带着小众中国牌子标签的安踏,如今能让曼谷少年在 38℃的午后,踮脚扒着快闪店鞋架、手机举得比头顶高 —— 就为对着一双跑鞋用泰语喊破嗓子:“这透气孔!比我去年蹲点抢的欧美大牌多一半!之前穿那些鞋,脚闷得像裹了塑料袋谁懂啊!”

这份追着抢的热度,早不是街头偶然:公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安踏海外收入同比飙超 150%,东南亚业务流水也近乎翻倍;就连在新加坡亚洲愿景论坛抛出三年千店计划时,台下也没人觉得夸张 —— 毕竟少年们扒着鞋架的架势,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安踏在东南亚火了。
当多数国产运动品牌还在纠结出海先闯欧美还是稳守周边时,安踏早已跳出犹豫,以一套清晰的战略在东南亚市场跑出了独有的节奏。
对安踏而言,全球化从不是跟风之举,而是突破国内竞争、迈向国际的必然路径 —— 而东南亚,正是它为这场突围选中的关键落子点。
在安踏的战略里,东南亚从不是简单的海外试验田,而是承接中国市场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这份定位,深深扎根于其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十年战略核心,也让安踏对这片市场的投入,从一开始就带着长期深耕的决心。
而这份选择的背后,本质是安踏看透了市场潜力与自身战略的高度契合:东南亚 6.5 亿人口中,平均年龄仅 30 岁的年轻群体撑起了旺盛的运动消费活力。

eMarketer 更是预测,到 2025 年其电商市场规模将冲破千亿美元大关 —— 这样的沃土,连耐克、阿迪达斯都想抢占。
可这些国际巨头偏偏带着全球统一款入场,完全没接住当地人怕热、爱潮流、需求分层的核心诉求:有人要性价比、有人追高端质感、有人需专业户外装备,而这种多元需求,恰恰为安踏的多品牌矩阵提供了绝佳的施展空间。
彼时同行的动作,却仍难脱单品牌局限:李宁正聚焦国内市场升级品牌形象,靠文化单品强化本土认知;特步虽涉足东南亚少数国家,却未深挖人口红利与热带气候特性,没能形成系统性覆盖。
早在同行仍陷被动跟进时,安踏已率先跳出局限 —— 针对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与分层消费需求,启动 “热带方程式” 专项战略。
这可不是把产品运过去卖那么简单,安踏早就提前搭好了多品牌矩阵的框架。也正因如此,安踏成为国产运动品牌中最早沉下心深耕东南亚的玩家,稳稳攥住了市场窗口期。
选对赛道后,安踏的多品牌王牌正式落地,精准戳中市场痛点与对手短板:
安踏主品牌主打高性价比,锁定大众消费群体。针对热带气候推出轻量化跑鞋、冰感 T 恤等产品,既解决了高温环境下的运动穿着痛点,又精准填补耐克、阿迪达斯忽视的中低端市场空白,快速渗透街头、校园等日常消费场景。

FILA则瞄准新兴中产,聚焦其对 “运动 + 美学” 的品质穿搭需求。以时尚运动设计为核心,推出限定款运动裙、潮流卫衣等单品,恰好契合年轻人将运动服饰融入日常穿搭的审美偏好。
迪桑特与可隆体育专攻户外细分领域。依托东南亚丰富的山地、海滨资源,针对性提供专业登山外套、露营装备,精准覆盖追求高品质户外体验的高端消费群体。
从安踏主品牌百元级的基础款,到 FILA 的中高端潮流款,再到迪桑特、可隆万元级的专业户外装备,安踏把价格带、使用场景都覆盖得明明白白。
无论是学生群体想选购耐穿实用的跑鞋,职场白领想入手兼具颜值与质感的运动裙,还是户外爱好者需要一套专业可靠的装备,几乎都能在安踏的多品牌矩阵里找到适配选择。
公开数据也印证了这套布局的效果:2024 年,安踏主品牌在东南亚营收同比增长 45%,其中印尼、越南等新兴市场增速更突破 60%,多品牌协同的威力持续释放。

再好的多品牌战略,要是没落到实处的执行,最后也只是空谈。为了让多品牌矩阵在东南亚稳稳推进,安踏直接在组织架构上动了真格,给出了高配操作:
不过,多品牌要真在东南亚扎下根,光有组织架构还不够 —— 得先搞定当地消费者的选择困难:
他们既想要电商平台手指一点就能收货的便捷,又舍不得线下试穿、亲身体验产品性能的真实感。缺了线上,跟不上消费节奏;少了线下,产品信任度会打折扣。
正是抓住这一矛盾,安踏打出 “线上破圈引流 + 线下体验留客” 的全渠道组合拳,每步策略都紧扣当地消费脉搏,让线上的品牌认知与线下的消费信任形成互补,织就覆盖多元场景的市场网络。
深知东南亚电商先于线下的消费习惯,安踏没走广撒网的弯路,将线上定位为触达年轻群体的核心入口,通过 “区域电商深耕 + 社交电商创新” 双路径,实现从看见到下单的转化。
在区域电商平台,安踏锁定 Shopee、Lazada 两大本土巨头深度合作,按平台属性定制打法,借大促放大转化势能。
针对 Shopee 偏爱高性价比的大众用户,安踏重点推出适配热带气候的百元级轻量化跑鞋,既贴合当地主流消费力,又填补耐克、阿迪达斯忽视的中低端市场空白。
这份精准很快收获市场反馈:据霞光社报道,2022 年安踏拿下 Shopee 中国运动品牌类目超 50% 份额,成为赛道头部;2023 年 1 月单月销售额同比激增 5 倍,线上增速连续多年超 50%,远超行业平均。

其中越南市场表现尤为突出:截至发稿,安踏 Shopee 越南站点已积累 433 万粉丝,店铺评分高达 4.9,上架产品 884 件,收获超 26 万条用户好评,用户认可度持续领跑同类品牌。
而针对用户属性更偏向品质消费的 Lazada 平台,安踏的运营策略更显精细:店铺主页置顶核心主力产品,搭配专属优惠券降低用户决策门槛。
每月 15-17 号还专门打造品牌月促销活动 —— 在平台 50% 基础折扣之上,额外叠加 20% 品牌券,用折上折的诚意精准打动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

除传统电商,安踏还开拓 TikTok 内容流量蓝海,按不同国家消费特性搭建账号矩阵,菲律宾市场突破最亮眼。
根据 TikTok 数据,2024 年 7 月 TikTok 菲律宾运动鞋销量 TOP20 榜单中,安踏位列第 8,是榜单内少数入围的中国运动品牌,成功在本土品牌与国际巨头间突围。
为拉近与本地消费者距离,安踏摒弃标准化直播,采用本土达人直播:邀请菲律宾本土运动达人出镜,用当地语言讲解产品,结合跑鞋热带透气性能、服饰日常穿搭场景。

图源:TikTok
线上攒足的品牌认知,终究要靠线下落地为消费信任。为此,安踏以 “核心商圈树标杆 + 下沉市场扩覆盖” 为核心策略,构建与线上互补的零售矩阵,确保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适配的品牌触点。
在曼谷、新加坡乌节路等核心商圈,安踏将门店定位为品牌体验中心。曼谷旗舰店里,除陈列全系列产品,还设篮球体验区与跑步机测试区,年轻人能试穿欧文系列球鞋打迷你对抗赛,感受鞋款实战性能;也能踏上跑步机体验跑鞋缓震效果。

新加坡乌节路门店引入 AR 试穿和专属配色定制:扫描鞋款查看不同上脚效果,还能将马来传统花纹融入鞋身,这种互动感让门店成网红打卡地,既拉高品牌高端调性,又留下记忆点。
针对二三线城市下沉市场,安踏用卫星店快速铺开。截至目前,卫星店覆盖新加坡、菲律宾等 7 国,加上核心商圈门店,安踏在东南亚线下门店总数约 200 多家,基本覆盖重点国家主要城市。

这些卫星店走小而精路线:主推基础款运动服饰与跑鞋,贴合下沉市场消费需求;同时输出国内成熟的智慧门店模式 —— 通过人脸识别记录消费者偏好,智能导购系统实时推荐适配产品。
当耐克、阿迪达斯仍用全球统一模板将产品推入东南亚市场时,安踏已跳出单纯卖货的浅层逻辑,以产品精准适配与营销深度融入为核心,打造贴合当地需求的本土创新体系。
鞋服出海的核心难题是地域性适配,安踏未依赖一刀切的全球款,而是聚焦东南亚核心用户需求,从气候与文化两大维度打造创新产品,让技术落地于日常体验。
针对东南亚全年高温黏腻的气候痛点,安踏重点研发抗热单品:自主研发的冰感快干面料,凭高效透气性解决运动后衣物粘身问题;专为炎热气候设计的轻量化跑鞋,通过鞋底透气孔设计,减轻脚部闷热负担。
这些适配气候的产品一上市便成当地刚需:在印尼、越南的夏季,既激活了当地人对运动服饰的消费需求,更用技术回应了消费者最迫切的物理痛点,让产品从可用升级为好用。
在文化适配层面,安踏以尊重为核心突破口。根据统计数据,东南亚穆斯林人口占比超 40%,这一群体对运动服饰的特殊需求长期被国际品牌忽视,安踏恰好抓住这一空白。

安踏专门设计符合宗教习俗的系列:长袖运动上衣采用透气网眼面料,既满足宗教遮盖需求,又兼顾运动散热;宽松版型的运动裤选用高弹性材质,适配祈祷等日常活动场景,实现宗教需求与运动功能的兼顾。
除了宗教文化的深度适配,安踏也精准洞察到东南亚年轻人的潮流偏好。当地盛行的街头文化,是年轻人表达个性的重要载体。
基于此,安踏推出城市涂鸦系列服饰,将曼谷街头的彩色壁画、马尼拉的海滨风光等本土元素融入设计,让服饰成为承载本土记忆的载体。
该系列上市后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爆款,据 OneSight 数据统计,单款销量突破 10 万件,成功从运动服饰升级为年轻群体彰显个性的潮流符号。
要让好产品真正触达用户,营销的本土化至关重要。安踏摒弃 “明星硬广 + 全球通投” 的传统套路,转而将全球资源与本地场景深度绑定,让营销从单纯的品牌曝光升级为与用户的情感共鸣。
其中,全球 IP 本土化与节日深度融合两大策略,成为其打开东南亚市场的关键抓手。
欧文东南亚行便是安踏全球 IP 本土化的经典实践。2024 年,安踏依托 NBA 球星凯里・欧文的全球影响力,在曼谷、马尼拉举办线下见面会,但并未走明星站台、粉丝围观的常规路线,而是让 IP 与本地需求深度结合:
在篮球文化盛行的菲律宾,欧文与本地少年组队切磋,用标志性运球动作点燃现场热情,拉近与粉丝的情感距离;在曼谷,同步推出欧文东南亚限定款球鞋,鞋舌绣上泰式缠枝花纹,将本土文化符号融入产品设计。

这场活动的效果立竿见影:社交媒体话题量暴涨数倍,线下门店客流显著提升,真正实现 “声量 + 销量” 双爆发。其核心逻辑,正是让全球 IP 说本地话、做本地事,而非简单的符号嫁接。
如果说全球 IP 本土化是安踏连接年轻群体的桥梁,那么节日深度融合就是其扎根本土文化的根基。开斋节作为东南亚重要节日之一,是品牌与穆斯林群体建立信任的关键节点。
安踏未停留在节日促销、打折卖货的浅层操作,而是实现 “文化 + 商业” 深度融合:2024 年开斋节期间,安踏推出开斋节特别系列,不仅在产品设计中融入马来西亚传统蜡染图案,更以绿、金色调呼应节日氛围。
从产品端精准解决高温、宗教需求,到营销端用 IP、节日链接本地用户,安踏的东南亚本土化从未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始终聚焦最核心的需求与场景。
若深挖安踏在东南亚的成功核心,关键在于跳出全球复制的套路,以贴合当地需求的战略、渠道与产品深度扎根:从一开始锚定东南亚为核心增长极,到用全渠道破解线上便捷与线下信任的消费痛点,再靠气候适配、文化共鸣的产品打动用户,最终实现业绩与口碑的双重丰收。
部分信息参考来源:
《从“千亿巨头”到“外交赠礼”,安踏的全球化突围战》OneSight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安踏东南亚市场布局解读 | GO GLOBAL 07》胖鲸头条
《安踏出海:三年内东南亚市场实现1000家店计划 成为全球化战略“桥头堡”》安踏集团
《66亿美元市值亚玛芬,展现安踏出海野心》霞光社
《刚收了狼爪的安踏,在打一场更重要的仗》经济观察报
各平台品牌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