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6站店铺“团灭”?该平台主体审查收紧,店群危!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Lazada多站店铺被冻结;
卖家解冻申诉遭遇难题;
“在我们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您提交的文件存在差异,因此您的卖家账户已被记 48 个不合规点(NCP)并关闭。”

近来,有卖家集中反映,其名下的 Lazada 店铺遭遇不明原因封店,并且此次封店不仅涉及多个站点,连平时稳定性较高的老店、大店也未能幸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Lazada卖家迎“冻结潮”
据一名 Lazada 跨境店卖家反馈,封店通知来得十分突然。一夜之间,其在 Lazada 平台上运营的 6 个站点店铺全部被封!由于平台没有给出具体的封禁原因,而他近期也并未有刷单、违规上架等操作,一时手足无措,只能在卖家群内求助。
很快,有卖家猜测,此次封店或与 Lazada 此前发布的合规政策相关。

据平台官方信息,Lazada 将对商家的主体登记信息、联系信息等关键信息开展合规审核,并要求卖家尽快登录 CSP 完成身份验证。近期,Lazada 还将最后完成期限从 9 月 28 日延至 10 月 19 日,为卖家预留了更充足的时间。
不过平台也明确表示,逾期未提交信息的卖家,店铺服务受限,店铺也会被冻结;待信息完整回填并通过审核后,店铺即可解冻。
政策一出,不少做店群模式或是购买店铺的卖家顿觉头大,核心原因就在于他们往往面临资料缺失的难题,而这明显与政策要求存在天然矛盾。


图源:小红书
根据 Lazada 政策要求,无论是更新信息还是变更主体,都要求卖家至少提供营业执照、手持本人身份证图片、手持新营业执照图片等资料。
*Lazada 商家信息更新及主体变更操作流程:https://university.lazada.com/course/learn?spm=a1z10uk.lu_course_search.module_search.d_module_0.5dde395aaTb7HB&id=45560&type=lms
然而对店群卖家而言,其名下通常有数十甚至上百个店铺,若每个店铺都需按要求提供对应的资料,不仅需要准备大量不同主体的合规资料,还需投入极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完成逐一提交,远超个人或小型团队的承载能力。
对购买店铺的卖家而言,他们从原店主手中接手店铺后,往往不附带原店铺注册时的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核心资料,且多数情况下无法联系原店主补充材料;即便部分卖家尝试自行准备新资料变更主体,也可能因与平台原始备案信息不符,导致审核失败,最终卖家只能重回“新手村”。

图源:小红书
很显然,Lazada 此次政策就是要彻底清理“僵尸资质”店铺,堵住用失效营业执照经营的漏洞;同时,也是对自身不掌握合规资质的经营模式发出警告,倒逼所有卖家回归到真实、合规的主体信息经营轨道上,从根本上规范平台商家的资质生态。
在这一背景下,资质已失效或不具备完整法人主体的卖家,若想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店铺彻底关停,可尝试通过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挽救:
👉 紧急自查
①核查失效资质关联的站点数量、店铺运营状态及账户余额,优先确认未结算资金的提取通道是否畅通;
②结合店铺订单量、客户资源等数据,评估挽救价值,确定后续是否要加大投入确保过审。
👉 挽救店铺,及时止损
①若原主体可联系到,立即同步更新店铺信息,并准备新旧主体材料,通过 CSP 后台提交更新申请。
②若原注册主体无法配合,优先抢救核心资产,并通过店铺公告、订单留言等方式引导老客户转移至新店,减少客户流失。
👉 长效合规
①店群模式,需尽量保证每个店铺对应独立有效资质,避免共用或借用执照,同时通过防关联工具隔离账户操作环境,降低连带风险。
②避免私下购买店铺,若需受让店铺,必须要求原卖家提供完整资质文件、无违规证明,并完成工商主体变更,留存所有交易记录与协议。
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服务商具备成熟的过审解决方案,但小编也要提醒各位卖家,选择服务商时务必优先锁定靠谱合作方,警惕部分不良服务商“100%过审”的不实宣传以及借用他人资质 “代过审”,为店铺埋下长期风险。

在电商平台拧紧不合规卖家管控阀门的背景下,合规卖家的审核门槛也随之抬高。这时,卖家就极易因材料细节、流程衔接或系统判定偏差而审核受阻。
此次 Lazada 封店风波中,部分卖家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明明严格按要求提交了真实有效的资质材料,本以为能顺利通过审核,却因材料被系统判定为 “PS 检测高风险” 而直接打回。

此前,业内部分卖家习惯通过 PS 修改材料尝试过审,但这本身并不符合平台资质审核要求,因此为了规避 “虚假资质” 引发的经营风险,平台难免要加强筛查力度。不过卖家也无需过度担忧,据已成功过审的卖家经验,可在上传图片时尝试通过 PDF 格式提交;如果仍然不通过,也可主动与平台客服或客户经理沟通说明情况,进一步提高审核效率。
另一类情况处理起来或许更为复杂。有卖家本身持有合规资质,在收到封店通知后,严格按要求提交资料申诉,却屡次被驳回。咨询客服后才得知,问题并非出在资质归属上,风险核心指向 “银行信息异常”,因此该店铺不仅无法解锁,相关处罚也不会取消。

对此,有行业人士推测,可能是卖家店铺绑定的第三方回款,并非电商平台官方合作的回款渠道,才触发了平台风控。
也有观点认为,这或许与近期国内强制税务报送要求相关。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当前不仅是电商平台、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监管范畴内。若税务机关开展检查或发现涉税风险,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相关方,均有义务提供涉嫌违法的平台内经营者涉税信息。
正因此,平台此次强化店铺资质、银行及回款信息审核,从行业合规逻辑来看,或为通过常规风控排查卖家资金链路合规性,以规避因经营主体、资金流向与税务信息不匹配可能引发的监管风险。
当然,无论何种猜测,可以明确的是,Lazada 此次对商家资质审核的收紧,并非单纯的平台规则调整,而是在行业合规化趋势下,对跨境电商交易全链路合规的主动适配。卖家也已经认识到,尽早完成资质验证、搭建规范的运营体系,才是避免店铺受限、实现长期稳定经营的关键。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