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内火速下架!菲律宾为何叫停大批品牌?该类产品遭全面严打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菲律宾警告电商平台7天内全面下架违规电子烟;
菲律宾出台严令规范电子烟在线销售;
此前,菲律宾贸易和工业部(DTI)曾颁布行政令,准许电子烟在满足合规的条件下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而近日,该部门却突然发布了一项与电子烟有关的紧急下架要求……
这一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市场乱象的加剧,还是另有原因呢?

限时7天紧急下架该产品
据菲律宾贸工部发布的公告,该部门监测发现,部分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家存在销售或分销非法电子烟产品的行为。
尽管未提及具体案例,但小编通过梳理该部门近期在电子烟领域的执法动态发现,相关违规行为的确非常猖獗。月前,菲律宾贸工部联合警方展开了一项诱捕行动,在帕拉纳克市逮捕多名嫌疑人,并缴获了49箱电子烟产品,估值高达 392 万菲律宾比索。

图源:DTI官网
更早一些,外媒报道,2025年1月至5月期间,菲律宾贸工部查获了88个未经品牌授权的非法电子烟,价值达 4120 万比索。除实物扣押外,各大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已在该部门要求下删除超过1.04亿条违规信息及商品列表,其中还有628家企业被举报,10个品牌被暂停运营。
而这些案件大都存在共性:即不仅缺失税务合规凭证与菲律宾标准(PS)许可证,包装上亦未按要求标注健康警告。
根据共和国法案第11900号《汽化尼古丁和非尼古丁产品管理法案》,卖家在销售、分销受管制商品时必须提供必要的许可证、执照和相关信息,否则所有电子商务平台都有义务禁止相关产品的销售和宣传。
此外,目前正在生效的菲律宾《互联网交易法》(ITA)规定,各平台必须在7天内遵守 DTI 的指令,删除所有违规商品。
基于上述法规及案件中暴露的违规问题,8月15日,菲律宾贸工部责令Shopee、 TikTok Shop等电商平台需要在收到该部下架令的 7 天时限内,立即删除相关非法电子烟的商品链接。

图源:DTI
事实上,随着菲律宾在电商立法上日益推进,多条法规都对平台履行监管责任做出要求,明确其需对平台内经营者的合规性承担审查与监督义务,确保销售活动符合法律框架及相关规范。
例如,此前 Shopee 积极响应政策,在要求菲律宾卖家完成ITA提报的公告中,向部分卖家特别强调需提交【受管制 / 控制产品的许可证和执照】,而电子烟便位列其中。

由于未能遵守规定的电子商务平台需与商家承担共同或连带责任,除面临罚款外,其正常经营可能都将被随时叫停。因此,平台在处罚上可谓毫不手软:对于未能及时提交合规资料的卖家,可能限制其销售权限,对部分类目商品直接下架;若长期未提交文件,店铺还可能被永久冻结。
这种严格监管态势在执法层面亦有体现。菲律宾共和国法案第 11900 号便针对此类违法行为设定了严厉的处罚条款:
👉 对于包装和标签违规行为:
初犯:罚款 200 万比索,最高 2 年监禁;
第二次犯罪:罚款 400 万比索,最高 4 年;
第三次违规:罚款 500 万比索,最高 6 年监禁或吊销执照;
👉 对于向未成年人进行营销:
初犯:罚款 100,000 比索;
第二次违规:罚款 200,000 比索;
第三次违规:罚款 400,000 比索,最高 3 年监禁,并可能吊销执照。

显然,菲律宾对电子烟的监管依旧秉持严格规范的态度。那么,为何此前会废除电子烟线上销售的禁令呢?
其实,仔细研读 DTI 出台的该项准售令便会发现,条文中虽明确恢复电子烟及新型烟草产品通过在线平台进行销售与分销的许可,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合规前提。
DTI 表示,只有确保电商平台自身及在线商家全面遵守年龄验证要求,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所有强制性条款时,方可获准在线销售电子烟产品及设备。

图源:DTI官网
具体而言,相关合规要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强制年龄验证:要求电商平台采用身份证件核验、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拦截未成年人访问;
用户注册门槛:消费者需提交手持身份证照片并签署承诺书;
合规资质审核:仅允许注册商家销售具备健康警示和税务标准的产品;
数据隐私保护:年龄验证需符合隐私法规,防止信息滥用。
同时,该法令第八节明确,若违反上述规定,DTI有权要求电子商务平台在发现电子烟违规行为后,立即下架相关产品。

由此看来,这项准售令看似放宽了电子烟销售渠道,实则是通过法律条文加强电子烟流通的全环节监管。
如今,菲律宾的电子烟普及率已出现显著上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外媒报道,该国当前电子烟消费量已达 130 亿比索;另据 Statista 统计,2025 年菲律宾电子烟市场收入预计将达到 2.602 亿美元。
然而,与市场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税收征管的滞后。菲律宾海关此前估算,仅电子烟一项,因持续存在的走私及非法销售行为,政府每年损失的税收至少达 50 亿比索;但 2024 年上半年,国税局在电子烟领域的实际征税额仅为 1.38 亿比索,两者差距悬殊。

图源:菲律宾星报
好在,随着销售渠道的规范与透明化,电子烟相关的税收征管纳入正轨,电子烟产品的税收贡献正在凸显。
据《菲律宾星报》报道,由于电子烟产品的消费税已从一年前的 1.79 亿比索飙升至 15 亿比索,直接推动了2025上半年消费税收入上涨近 10%,达到 1345.4 亿比索。
财政报表上可观的数字更加坚定了菲律宾在税收征管上 “拧紧阀门” 的决心。8月1日,菲律宾 DTI 再次颁布一项行政令,要求所有进口产品必须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并持有菲律宾标准认证。规定中特别涵盖了自由贸易区、免税店及电商平台等易出现监管漏洞的领域。
为了从源头遏制电子烟的非法流通与税收流失,该部门还强调,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对所有渠道进口商品实施统一监管。
这一系列举措,正让菲律宾为电子烟行业织就的 “防护网” 变得愈发细密,任何试图钻空子的违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
因此,卖家在看到电子烟商业利益的同时,更要注意在合规框架内经营,否则一旦触碰红线,不仅会错失市场机遇,更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