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越南“封店潮”原因为何?有卖家十几间店铺一夜团灭!

编辑|丰丰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8
Shopee越南大批卖家账号被封禁
越南落实责任主体加强监管
“越南最近在大面积封店吗?”
“没有说明任何原因就被封了6家本土店”
……
近期,东南亚电商观察收到大批越南卖家反馈,其名下多家Shopee本土店铺被集中冻结,无法登录后台,且查看邮件后发现,平台并未显示具体的封店原因,这使得卖家们一时不知所措。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大规模的扫店行动?这是否与越南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合规政策有关?卖家又该如何规避此类风险呢?

越南“封店潮”砸懵一批卖家
根据卖家反馈,此次封店潮中,不少受波及的店铺是正常出单的老店铺,其中不乏日常出单量可观的大店,突如其来的冻结让卖家直呼可惜;更有卖家提到,此前其他卖家反映封店时,自己名下十几家店铺还一切正常,未曾想短短几天内便悉数被封,让人猝不及防。

对此,有经验的卖家猜测,此次封店可能与IP和操作环境问题有关。例如多个店铺共用同一IP地址,或在同一设备、网络环境下频繁切换不同店铺账号,平台可能会判定这些账号存在关联操作风险,进而触发风控机制。
👉 同一IP下不可同时登录3个及以上店铺,需为每个店铺配备独立的IP地址,可通过专线网络、VPN(需选择合规且稳定的服务)等方式实现。
👉 确保每个店铺在独立的设备或虚拟机环境中操作,减少设备信息、网络参数等的交叉关联。
👉 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切换不同店铺账号,且每个账号的操作习惯(如登录时间、下单频率等)应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降低被平台识别为异常操作的概率。
而除了IP关联这一技术层面的风险,合规层面的问题也成为封店的重要原因。
有卖家在封店的第一时间就联系到平台官方客户经理,得到的反馈是——可能涉及KYC欺诈,即通过 “假人” 信息完成KYC认证的违规行为。

KYC(Know Your Customer)是平台保障交易安全,核实卖家身份的强制合规流程。在审核过程中,人脸验证环节明确要求由注册资料对应主体本人进行现场自拍,这让购买资料店的卖家以及身份信息无法匹配的卖家,不得不寻求服务商协助。
但部分服务商为快速通过审核,常采用AI合成人脸或是寻找外貌相似者代拍等违规手段完成验证,为店铺的长期运营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 严格遵循平台注册规范,全程使用真实信息完成注册及审核流程,同时妥善保管原始材料,以备平台后续可能的二次验证或信息核查;
👉 关注平台验证通知,包括邮件、后台消息、短信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验证操作;
👉 对于缺乏核验资料的店铺,较为可行的路径是通过注册当地公司,转为企业店,由法人进行人脸认证。
👉 而不具备注册企业店条件的卖家,可以开通无需人脸识别、支持中国身份开设的Shopee 3PF店铺作为应急方案。
IP风险、KYC欺诈之外,侵权行为同样是触发风控的重要诱因。特别是越南近期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展开的密集执法行动(回顾戳此),这一背景让侵权引发封店的可能性显得更为突出。

越南雷霆打假,实体店首当其冲
图源:法新社
越南国内市场管理处处长陈越雄表示,销售假冒商品及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贸易商往往会通过多种手段逃避检查,尤其在电子商务领域,他们充分利用网络销售渠道、快递及跨境电商等途径,从事走私、假冒、劣质商品的运输与销售。
“这些商家在线上经营时不标注明确地址,且多以匿名方式运作,一旦消费者举报其不良行为,他们便迅速隐匿,给监管部门的查处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尽管面对电商领域违规行为的复杂态势,越南监管部门的打击力度却并未减弱,而是从多维度强化治理。
在执法层面,2025年前6个月,越南共处理电子商务领域违规行为161起,行政处罚近30亿越南盾,查获违规商品价值超10亿越南盾。其中,假冒商品种类繁多,涵盖品牌手表、化妆品、电子产品等。

图源:tuoitre.vn
在监管协同层面,目前越南正推进至2025年的电商打假项目,并与Shopee、Lazada等平台签署质量管控承诺书,从源头减少违规商品的流通。
在制度层面,越南修订产品与商品质量法,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商品都必须公布质量标准认证。这就意味着卖家必须如实披露产品和商品的质量信息,而平台也需承担起保障商品质量的监管义务。

图源:baochinhphu.vn
总而言之,越南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正在持续升级,卖家更应该警惕的是,随着近期一系列合规政策的落地实施,卖家的身份信息、经营资质等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平台与监管部门能够更精准、高效地锁定违规主体,若存在违规行为,卖家已很难逃避责任。

Metric的报告显示,仅2024年,越南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从国外购买超过3.241亿件商品,花费高达14.2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长42%。如此庞大的跨境交易规模,也让越南对潜在的税收流失问题愈发重视。

图源:vietnamnet.vn
正是为了强化对这类交易的监管与追责,越南多项与市场主体信息绑定相关的新规于本月正式生效 :
👉 税务领域,个体工商户和有营业场所的个人在申报纳税时,使用代表人的个人身份证号替代税号。
👉 金融领域,越南各家银行将正式停止使用磁条银行卡,并强制要求企业代表完成生物识别认证,如未完成,将无法继续通过电子渠道使用支付、取款等银行服务。
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地,卖家的税务信息与国家人口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实时关联,企业的金融操作也与法人的生物特征深度绑定。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不仅构建起全链条可追溯的监管体系,更能清晰追踪企业资金流向与实际负责人。

图源:cafef.vn
越南财政部披露,今年上半年,越南电子商务税收为98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长58%。亮眼的税务政绩在前,叠加各项监管政策形成的严密网络,越南在电商领域的税收征管决心可见一斑。
当前,越南正处于电商立法完善的关键阶段,加之近期该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针对假冒商品的打击力度势必将进一步升级。
在这样的监管高压下,卖家更需绷紧合规这根弦,毕竟从身份绑定到全链条追溯的监管网已越收越紧,一旦违规,即便侥幸躲过税务局带着名单上门执法的窘迫,也很难逃脱辛苦运营的店铺被彻底清查、一锅端的结局……
*信息来源:cafef.vn;baochinhphu.vn;.vietnamplus.vn;znews.vn;网络综合等
*转载请与编辑取得联系,未经许可同意,违规转载、复制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