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流量命脉被“掐”?Shopee手动广告下线真相

编辑|果然
投稿爆料/转载添加 | DNY123-04
继TikTok Shop后,Shopee手动广告正式下线
并非流量掠夺:应如何布局?

继TikTok Shop后,Shopee手动广告将从明天(7月1日)起正式下线。(文末扫码进群)
流量“断供”倒计时!TikTok电商GMV Max下,卖家如何“虎口夺食”?
2025 年 7 月起,Shopee 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巴西、台湾七大站点启动手动广告下线计划,这场变革并非突然而至 —— 早在 4 月,平台已通过技术手段削弱手动竞价的精准流量权重,此次下线只是完成 "算法主导流量分配" 的最后一块拼图。
不同站点按批次完成手动广告(含搜索广告和关联广告)向全站推广的迁移,核心时间线如下:
第一批次(7 月 1 日 - 8 月 5 日):菲律宾(部分卖家延至 8-9 月)、新加坡、马来西亚; 第二批次(7 月 22 日 - 8 月 26 日):泰国(部分卖家延至 8-9 月)、越南、巴西、台湾站点。

图源:Shopee卖家中心
卖家需以【卖家中心 - Shopee 广告】首页弹窗为准,迁移期间手动广告将自动暂停,所有数据与预算整合至全站推广系统。
公告原文复制以下链接查看:
https://shopee.cn/edu/article/25302

两种模式均覆盖站内全域流量位(搜索、每日发现、猜您喜欢、视频、游戏等),较手动广告的流量池扩大 3 倍以上。


对于中小卖家而言,手动广告下线更像是一场流量控制权的“让渡”,适应过程中难免伴随着阵痛。
手动广告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把控”——卖家能自主筛选关键词、调整时段出价、选择展示版位,以此锁定目标客群;而全站推广由系统算法主导流量分配,意味着传统“精细化出价”模式彻底失效。这种转变让不少依赖手动优化的中小商家短期内难以适应,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商品冷启动周期延长。系统需要14天学习期积累数据,期间流量匹配精度不足,试错成本随之增加,部分卖家反馈“冷启动预算要比之前高;
二是流量成本波动明显。算法初期探索阶段,广告花费可能出现“突增突减”,有卖家提到“单日预算半天就耗尽”;
三是运营惯性被打破。习惯手动调整关键词的团队,需转向“数据观察+策略适配”的新模式,对人才的要求也从“执行型投手”转向“策略型运营”。
这种转变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风险点在于,中小卖家可能失去低成本流量路径——此前部分卖家通过手动广告精准投放长尾关键词,以低预算撬动稳定单量,而全站推广的“流量池扩容”可能加剧竞争,低价商品易被高GMV商品挤压。
但机遇同样显著:全站推广大幅降低了运营门槛,仅需“选品-设预算-定目标”三步操作,省去手动调价的繁琐,非专业团队也能快速上手。

部分卖家已验证,只要设置得当,新的推广模式完全能实现精准投放。对中小卖家而言,与其纠结于失去的手动控制权,不如聚焦于适应算法逻辑,借助简化的操作和全域流量红利,找到新的增长路径。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转型生存实操策略
面对手动广告向全站推广的切换,掌握操作逻辑与策略技巧,能帮卖家快速适应新规则。(文末扫码进群)
结合平台官方指南与实操案例,聚焦 “怎么做”,拆解从模式选择到效果优化的全流程要点供卖家参考。
全站推广的两种模式适配不同场景,选对模式能少走弯路:
自定义 ROAS 模式:适合有稳定订单、明确利润要求的成熟商品(如店铺主力营收款)。核心是设置目标 ROAS(需在系统推荐值范围内),预算建议选 “无限制”—— 避免限制算法学习空间,让系统充分探索高转化流量。 自动竞价模式:适合曝光低的新品、需快速扩量的商品。操作更简单:设定每日预算,系统会自动优化 ROAS,优先抢占全域流量。
不频繁调整:前 14 天避免修改预算和目标 ROAS,每日调整次数不超过 1 次,调整幅度控制在 20% 以内 —— 频繁改动会打断算法学习节奏,导致流量波动。 不中断投放:保障期内不可暂停广告,需确保账户余额充足(日均花费≥5 美金)。一旦暂停,数据断层会让系统重新进入学习期,延长效果稳定时间。 不忽视基础优化:学习期内,与其纠结广告设置,不如聚焦商品本身 —— 优化主图(加入本地化场景元素,如印尼市场的清真寺背景)、标题(添加长尾词或节日词)、价格带,让商品标签更清晰,帮助系统精准匹配用户。
当点击数累计>100 且 ROAS 低于预期:自定义 ROAS 模式可适当上调目标值(不超过推荐上限的 2 倍);自动竞价模式可考虑换品测试。 当流量下降:可降低目标 ROAS 或提高预算,释放更多流量空间;若 ROAS 下降,则反向操作(提高目标 ROAS 或降低预算)。 长期观察指标:忽略单日数据波动,聚焦 14 天累计 ROAS。















(滑动查看内容详情)
手动广告下线并非 “流量剥夺”,而是平台对生态效率的优化。卖家的核心竞争力终将回归 “产品力 + 规则适配力”,主动拥抱算法、善用全域流量的玩家,将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